【编者按】“机关作风建设年”自从2024年3月底启动以来,得到了学校师生,特别是机关各部门和全体工作人员的广泛关注与大力支持。机关、直属和后勤各部门聚焦“提升服务意识,整治师生反映强烈的作风问题”“提高站位视野,抬高工作底盘和工作标准”“增强担当作为,增强解决重点难点问题能力”“变革管理理念,推进管理向治理换档升级”等主要领域,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很多实质性进展。为进一步推进“机关作风建设年”各项任务,总结经验做法、加强横向交流,营造宣传氛围、推动舆论监督,学校在东北大学官网“机关作风建设年”专栏和“We党微家”微信公众号开设专栏,不定期整理发布来自机关、直属和后勤各部门的典型案例。下面展示的是来自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的案例:加强设备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使用,打造一流的设备资源保障服务体系。
一、案例背景
2024年是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之年,也是机关党委“机关作风建设年”,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党支部贯彻落实《东北大学“机关作风建设年”工作实施方案》文件要求,聚焦仪器设备资源优化配置与高效使用,优化管理体制机制、全面完善服务体系,推动机关作风建设取得成效。
二、具体做法
(一)勇于担当,推动共享平台建设
1.积极争取资源,建强校级平台综合实力。大型仪器设备是学校推进“双一流”建设的重要资源,大仪共享实体平台是学校促进科技进步、提升创新能力的基础,资产处党支部紧跟政策指引,积极争取国债项目、改善专项等专项资金建强测试中心、材料力学平台,本年度资金到位1亿余元;为切实推进大仪“应上网全上网,可共享全共享”,支部成员深入各使用部门对大型仪器控制器安装条件进行全面摸底,统筹谋划形成院级实体平台建设方案并推进实施,2024年度门禁、控制器安装数量同比增长35%。
2.推进集约共享,统筹资源建强学科特色校级平台。学校生命医学实验室(动物中心)从建立伊始,支撑了生命学科教学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但因为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健全不完善,没有充分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资产处党支部深入落实机关作风建设,主动解决部门和师生急难愁盼问题。通过实地调研、到兄弟院校考察,与所属学院、动物实验中心多次沟通研讨,最终形成了生命医学实验室校级公共平台建设方案。通过制定动管会换届方案、制定仪器收费标准、纳入开放共享平台管理、推动实验室动物全面统一管理等举措,使生命医学实验室步入发展正轨。
(二)优化机制,规范仪器设备管理
1.优化论证程序,规范设备配置论证。为解决大型仪器设备重复购置造成预算资金浪费,支部勇于担当,优化论证程序,一次性征集下一年度教学科研拟购贵重设备清单,综合考虑公用房、集约调配、存量设备机时饱满度等,开展充分论证及效益测算后,组织校内外专家“分类、分批”查重评议、技术论证。
2.加强监督检查,规范大仪设备管理。为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支部党员深入学院开展大仪设备开展专项检查与指导,逐个设备、逐条记录仔细核对机时记录,详细了解设备在日常管理、使用收费、维修维护情况,推进大仪使用效益切实提升,2024年科技部考核结果良好,高校序列排名21位。
3.提高经费效益,推进设备免费巡检。以设备巡检为切入点,探索建立“养修同步的动态维修维护体系”,搭建技术交流平台,促进供需对接,积极争取学校资金支持,面向设备使用人免费提供巡检服务。
(三)强化作风,高质高效服务师生
1.立足需求,开展仪器设备培训。根据师生对不同设备的使用需求,针对使用频率高的扫描电镜等大型仪器设备开展培训,培训合格后,颁发证书,师生即可自主操作使用。
2.深入一线,上门服务使用单位。贯彻落实设备管理与使用指导服务与“回头看”机制,深入26个学院及重点实验室开展调研,在采购、验收、设备日常管理等方面为师生问题提供个性化解决方案。
三、工作成效
(一)共享平台支撑科研能力提升
1.校级平台整体实力提升。通过争取资金,测试中心、材料力学平台综合实力提升,动物中心体制机制不断健全,校级共享平台支撑高水平科研的能力不断提升。
2.院级平台集约化程度提升。通过集约学院大型仪器设备资源,新增3个院级共享平台,打造学科仪器族群,院级共享平台规模不断扩大。
(二)仪器设备规范化管理水平提高
1.全口径优化资源配置。一次性征集拟购贵重设备预算,查重与专家评议双管齐下,解决多口部署、重复购置等问题,力推国产化替代,优化设备资源布局。
2.全方位规范大仪管理。通过检查大仪设备使用管理,深入了解大仪平台运行情况,促进大仪标准化管理,为共享考核提供有力支撑;通过严格把关大仪收费标准的制定,规范收费标准制定过程及依据,盘活现有大仪设备,为后续扩大开放共享规模提供支撑。
3.全流程提高管理意识。通过巡检工作推广“养修同步的动态维修维护”模式,提升预防性维护和科学管理的意识,以预防性检修规避设备大修,切实提升师生设备管理意识。
(三)高质高效服务师生能力增强
1.师生满意度增强。通过有计划地开展大仪设备培训,形成培训体系,提升大仪设备使用率,推动24小时开放共享,满足师生对仪器设备的使用需求。
2.服务体系完善。通过深入使用部门开展调研与面对面服务,深入挖掘、精准定位师生“急难愁盼”问题,并提供针对性的解决举措,打造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服务体系。
四、经验总结
在设备资源配置与使用管理领域,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秉持“科学规范、管理精细、服务至上”的理念,从组织建设、统筹谋划、贯彻落实、反馈协调等多方面协同发力,取得了阶段性成效,现将经验总结如下:
(一)强组织支撑,多主体协同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党支部积极联合相关主体开展工作。如在设备资源配置论证工作中,联合计财处、科研院、学科处等,统筹布局为一线科研工作提供精准的设备资源支持与共享方案,有效打破部门壁垒,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
(二)前瞻性布局,系统性谋划
资产与实验室管理处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以高度的组织性和规划性制定年度设备管理与共享工作计划。全面考量设备资源配置、共享平台建设等多维要素,确保计划覆盖全面且重点突出。拟定详细的设备管理与共享工作进程,将年度计划细化分解为季度、月度的具体任务清单,明确各阶段的关键点与预期成果,党员同志主动承担关键任务,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以党支部的组织协调推动各项任务有序推进、高效落实。
(三)精细化执行,多渠道反馈
严格遵循既定工作进程,精细开展工作,如设备巡检工作中全面调研评估需求、规范严谨组织实施、跟踪服务评价反馈、总结经验宣传推广,达到了提升设备使用人预防性维护和科学管理意识的预期效果;建立多渠道反馈机制,利用设备使用与管理检查服务工作契机,深入一线与师生面对面交流,开通线上qq、微信工作群等反馈通道,师生反馈的问题“马上办,不隔夜”,依据师生反馈及时改进工作方法与流程,形成管理服务工作闭环,持续提升机关工作作风与师生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