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辽宁省人民政府公布了关于2023年度辽宁省科学技术奖励的决定,批准辽宁省科学技术奖授奖项目301项,其中一等奖60项、二等奖114项、国际科技合作奖2项。东北大学共有36项获奖,其中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得一等奖6项、二等奖10项、国际科技合作奖1项,获奖数量创历史新高。
东北大学牵头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奖种类别 | 等级 | 完成人 | 完成单位 |
1 | 高性能全光纤传感原理与方法研究 | 辽宁省 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赵勇(东北大学) 王琦(东北大学) 张亚男(东北大学) 李雪刚(东北大学) |
2 | 煤层瓦斯运移过程热流固耦合效应与突出机理 | 辽宁省 自然科学奖 | 一等奖 | 朱万成(东北大学) 徐涛(东北大学) 牛雷雷(东北大学) 杨天鸿(东北大学) |
3 | 钒渣无焙烧氧压浸出及其储能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与应用 | 辽宁省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吕国志,张廷安,宋明明,豆志河,刘燕,刘远,张子木,杨洪,李小龙,张蕊,赵秋月 | 东北大学,大连融科储能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攀枝花卓越钒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沈阳化工大学,东大有色固废技术研究院(辽宁)有限公司 |
4 | 铁合金低碳高效冶炼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开发及应用 | 辽宁省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李宝宽,颜艺专,孟祥树,薛金柱,牛强,唐运东,刘志杰,荣文杰,刘拓,刘中秋,徐文高 | 东北大学,鄂尔多斯市西金矿冶有限责任公司,辽阳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大连重工机电设备成套有限公司,吉铁铁合金有限责任公司 |
5 | 超宽幅高性能宽厚板绿色制造关键连铸技术研发及其应用 | 辽宁省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朱苗勇,蔡兆镇,韩楚菲,罗森,刘吉文,张华,祭程,周文浩,白学飞,温荣宇,张青学 | 东北大学,鞍钢股份有限公司,湖南华菱湘潭钢铁有限公司,日钢营口中板有限公司 |
6 | 深部金属矿采动地压响应与主动释压开采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辽宁省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一等奖 | 赵兴东,代碧波,侯成录,冯帆,姜洪波,李怀宾,王瑞星,周鑫,于文龙,秦绍龙,宋景仪 | 东北大学,中国有色集团抚顺红透山矿业有限公司,中钢集团马鞍山矿山研究总院股份有限公司,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三山岛金矿,山东科技大学,安徽理工大学,山东黄金矿业(莱州)有限公司焦家金矿 |
东北大学牵头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奖二等奖项目
序号 | 项目名称 | 奖种类别 | 等级 | 完成人 | 完成单位 |
1 | 半导体量子点体系中电子输运特性的理论研究 | 辽宁省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公卫江(东北大学) 张莲莲(东北大学) |
2 | 非线性切换系统的构造性控制设计 | 辽宁省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龙离军(东北大学) |
3 | 低质异构大数据驱动的复杂动态系统监控理论与方法 | 辽宁省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刘强(东北大学) 周平(东北大学) 吴高昌(东北大学) 陈庆达(东北大学) 秦泗钊(东北大学) |
4 | 复杂难选铁矿资源矿相重构理论及应用 | 辽宁省 自然科学奖 | 二等奖 | 孙永升(东北大学) 韩跃新(东北大学) 袁帅(东北大学) 唐志东(东北大学) 祝昕冉(东北大学) |
5 | 航空发动机纤维增强复材薄壁结构非线性振动测试及涂层抑制技术 | 辽宁省 技术发明奖 | 二等奖 | 李晖(东北大学) 孙伟(东北大学) 王相平(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王海军(中航试金石检测科技(无锡)有限公司) 张海洋(中国航发沈阳发动机研究所) 李鹤(东北大学) |
6 | 高档数控机床动态性能优化与可靠性提升关键技术 | 辽宁省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黄贤振,化春雷,刘宇,赵春雨,孔祥志,杨周,荣志军,葛阳,杜尊令 | 东北大学,通用技术集团机床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沈阳精锐数控机床有限公司,因那智能装备(大连)有限公司,肇庆学院 |
7 | 工业互联网高端装备智能运维与决策优化关键技术及应用 | 辽宁省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马连博,邢铁军,石刚,徐赛,李盼,程健,高天寒,曾荣飞,赵伟 | 东北大学,东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煤炭科学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8 | 边坡危岩体智能感知技术与稳定性预测预报一体化平台 | 辽宁省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王述红,赵永,杨俊岭,邢志华,尹宏,刘溪鸽,许洪亮,陈猛 | 东北大学,中冶沈勘秦皇岛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玉溪大红山矿业有限公司 |
9 | 采空区积水水害防控关键技术及工程应用 | 辽宁省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李连崇,牟文强,张鹏海,赵增晖,李文增,邓文学,关凯,侯晨,王鑫 | 东北大学,辽宁省检验检测认证中心 |
10 | 低贫磁铁矿源头减排及末端强化回收关键技术与工业应用 | 辽宁省 科学技术进步奖 | 二等奖 | 余建文,张小龙,黄贵臣,杜艳清,赵冰,余莹,程福超,于海龙,张城箔 | 东北大学,鞍钢集团矿业有限公司,本溪鹏达矿业有限公司 |
东北大学牵头获国际科技合作奖项目
序号 | 姓名/组织名称 | 奖种类别 | 合作单位 |
1 | 兰吉特·帕伽玛· 加米奇 | 辽宁省 国际科技合作奖 | 东北大学 |
牵头获奖的一等奖项目简介
赵勇教授等主持完成的项目“高性能全光纤传感原理与方法研究”,围绕高性能、高集成度、多功能光纤传感领域展开了深入研究,解决光纤传感器共性科学难题,实现待测信息高性能准确测量。项目创新性地提出了光纤多种模式耦合增强表面电场的新理论、光谱信号匹配拓展测量范围的新方法及偏振态修正的多参数低噪声光纤等离激元共振传感新机制,形成了增强灵敏度、扩大检测范围、降低交叉敏感和多参数同时测量的一整套全光纤传感方案,将在服务海洋强国战略和保障人民生命健康中发挥重要作用。

朱万成教授等主持完成的项目“煤层瓦斯运移过程热流固耦合效应与突出机理”,针对瓦斯抽采效率低和突出灾害频发这一迫切问题,以“煤损伤与破裂”为主线,系统开展理论创新和技术攻关。项目创新建立了渗透率和扩散系数演化模型,提出了瓦斯解吸-扩散-渗流的多物理场耦合模型,系统揭示了瓦斯解吸-扩散-渗流动态演化的内在机制。项目发展了煤岩变形破裂过程气固耦合效应分析数值模拟方法,实现了含瓦斯煤岩变形破裂突出全过程的模拟,揭示了瓦斯压力、地应力和煤体力学性质等各因素对突出滞后时间的影响机理,从理论上完善了瓦斯抽采与突出预测体系。研究成果显著提升了瓦斯抽采效率,降低了煤矿事故率,已推广至十余个煤矿,为煤与瓦斯协同安全开采提供了重要理论支持,创造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吕国志教授等主持完成的项目“钒渣无焙烧氧压浸出及其储能材料制备的关键技术与应用”,首创了无焙烧直接加压酸浸提钒及浸出液低成本制备高品质硫酸氧钒电解液的理论与方法,提出了钒冶炼过程“高炉渣唯一钒出口”的新路径,系统阐述了钒提取分离过程的矿相演变规律及含钒渣循环利用的调控机制,提高钒利用率10个百分点。提出了钒渣氧压酸浸直接生产硫酸氧钒电解液的方法,探明了酸浸液硫酸氧钒萃取分离与高纯化工艺参数相互作用规律。颠覆了传统“焙烧-提钒”的高能耗、高排放生产模式,实现了低碳、无有害气体排放的钒清洁生产,大幅降低了高品质钒电解液等钒制品的制造成本。项目成果丰富了加压湿法冶金的理论,创造了显著的经济与社会效益,推动了钒产业的科技进步,为我国新能源战略发展提供了资源保障。
李宝宽教授等主持完成的项目“铁合金低碳高效冶炼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开发及应用”,历经十余年产、学、研协同攻关,实现了铁合金冶炼的理论-技术-装备-应用全链条创新,开发出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铁合金低碳高效冶炼关键技术与成套设备。突破传统交流冶炼技术,提出了直流埋弧冶炼新技术,为铁合金冶炼工艺的节能减碳开辟了新途径;开发出密闭炉料面调控技术、异型炭砖互锁砌筑技术、自焙电极控制技术,大幅提高了电炉的功率因数和电效率;搭建了冶炼铁合金电炉网络管控平台,产生了显著的节能减碳效果。研究成果在20余家铁合金企业成功应用,总体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显著促进了铁合金行业发展与产业升级。
朱苗勇教授等主持完成的项目“超宽幅高性能宽厚板绿色制造关键连铸技术研发及其应用”,针对长期以来超宽规格宽厚板制备过程因高发宽边裂纹而无法突破5000mm以上高性能超宽幅板生产的瓶颈难题,揭示了超大展宽比轧制宽厚板过程边线裂纹形成的本质机理,创新提出了通过制备窄面内凹形宽厚板坯抑制其轧制过程侧面裂纹翻转而控制的新方法。首创了凸形弧高度16.5mm的高均匀凝固、长寿命凸透镜连铸结晶器及其腰鼓形足辊等装备与工艺,实现鞍钢等宽厚板连铸产线窄面内凹形宽厚坯无缺陷高效制备,轧制的超宽幅宽厚板边线裂纹宽度由140~160mm稳定控制至边部20mm范围内,批量制备出了正品宽度5000mm以上的超宽幅高性能宽厚板,支撑了我国石化、核电等重大工程与高端装备建设。

赵兴东教授等主持完成的项目“深部金属矿主动释压开采关键技术与工程应用”,围绕深部金属矿安全高效开采,首次提出了采用微应变监测深部采动岩体形变响应技术,建立了深部差异化采动岩体广义应变软化本构模型,构建了深部采动岩体结构失稳应变判据;发明了基于矿体特征与采动地压响应的深部采矿设计方法,提出了下向梯段式采场爆破落矿技术,开发了与深部采动地压迁移规律自适应的连续化采矿工艺;创立了深部超前序次释压理论,建立了深部时空动态调控回采顺序方法,开发了主动释压支护系统,形成了深部金属矿床采动致灾机理(采动地压响应)-动态开采(采动致灾过程)-地压防控(采动地压防控)系列相关的理论、方法和技术体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