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9—11日,第十四届数据驱动控制与学习系统会议(DDCLS 2025)在无锡召开。信息学院王洪海副教授与澳大利亚斯威本科技大学韩清龙教授合作的研究成果“中立型准多项式的根的分布及应用”由韩清龙教授在大会报告(Keynote Address)中宣讲,为本次会议三场大会报告之一。
报告中提到,“准多项式的根的分布”是“时滞系统特征根分布”的转换形式,是时滞系统分析与控制的理论基础,在控制领域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基础科学研究问题。
多年来,王洪海一直深耕于时滞系统分析与控制的研究,特别是针对准多项式的根的分布研究,不断提出创新性理论结果,对控制系统理论研究产生较大影响。从2013年开始,王洪海针对如何建立具有可实现性的类似庞德里亚金的准多项式的根的分布结果这一问题,深入研究了十年,取得了重大突破,2023年完成了主要结论的推导。王洪海和韩清龙合作,在准多项式的根的分布问题研究中,从问题的提出到问题的解决,在控制领域顶级期刊发表了一系列论文,其中最重要的研究结果“中立型准多项式的根的分布及其应用”在国际控制领域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简称IEEE TAC)以两篇连载(Part I、Part II)的形式发表。这是我校教师的理论研究成果首次被该期刊连载刊出。
在论文中,建立了准多项式的根的分布分析的可确定频率边界,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立型复系数准多项式的根在复平面右半开平面的分布数量判据以及Hurwitz稳定性判据,并在应用中具备可实现性。该研究成果也将为时滞系统、离散系统、采样系统等系统的分析与控制设计提供新的研究思路和有效的数学工具。
2025年1月30—31日,在澳大利亚黄金海岸举办的澳大利亚新西兰控制会议(ANZCC 2025),该研究成果也被邀请作为大会报告宣讲(为该会议两个大会报告之一)。
据悉,王洪海长期致力于复杂控制系统的分析与控制设计研究,在时滞控制系统的特征根分布以及基于极点配置的控制器设计相关研究中取得了重要的学术科研成果,在国际高水平学术期刊与学术会议上发表时滞系统分析与控制器设计相关论文30多篇,以第一作者和通讯作者在控制领域国际顶级权威期刊IEEE Transactions on Automatic Control和Automatica发表时滞系统特征根分布分析与控制设计相关研究论文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