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有这样一名辅导员,为了助力东北新农村建设,到基层收集鲜活素材,更好地为学生们讲好中国故事,他积极响应学校号召,投身沈抚新区拉古满族乡拉古村成为了一名驻村第一书记,他就是何瑞擎。
深入乡村,铸魂育人,书写新时代乡村故事
何瑞擎选择驻村的原因,要从一部电视剧说起。在建党百年之际热播的《觉醒年代》,深受全国人民的喜爱,在那个所有人都不知道中国将何去何从的时代,革命先辈们亲自去工厂、农村进行社会调查,还号召青年学生到民众中去,到现实生活中去。
看完了这部剧,何瑞擎被革命前辈为了理想信念抛头颅洒热血的情节所感动外,他也想用自己的实践去了解真正的中国。为了发掘中国基层感人至深的人物事迹,掌握大学生思政工作最鲜活的中国故事,何瑞擎选择相应组织号召,奔赴基层一线,担任驻村第一书记。在乡村,他看到了凌晨三四点便下地耕作的农民,他带领村民在疫情期间为支援上海打包蔬菜而昼夜不休,他走访了带领生产队搞建设的“三八红旗手”,他聆听了志愿军老兵讲述当年跨过鸭绿江的故事。这些都是发生在身边最鲜活、最真实的故事,何瑞擎希望通过这些故事的讲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为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引导学生走向成熟和成功的人生道路。

党建引领,壮大经济,共建新时代乡村美丽画卷
何瑞擎所在的拉古村是一个纯农业村。全村共1042户,2743人,其中农业人口2452人,拉古村面临着人口老龄化严重、人均学历偏低、无村集体经济等问题,面对这些问题,何瑞擎有针对性地开展了工作,同时也将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首批全国党建标杆院系的建设经验带到了拉古村。从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入手,定期组织党员学习,开展集体活动,对党员进行经常性的党性锤炼和党的方针政策教育,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何瑞擎利用自身的法学专业优势,成立了村民纠纷调解室,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帮助村民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引领农民群众走共同富裕之路,何瑞擎组织参与建立沈抚示范区庆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和沈抚示范区禾丰农事农业合作社,负责起草合作社章程、实施方案、管理规章制度以及帮助审查合作社建立相关法律风险并处理相关事宜。合作社开展秸秆打包工作和农机租赁工作,并且承包3000余亩土地,种植代表拉古村特色经济作物,打造拉古乡特有的品牌,合作社总收益上百万元,有效地解决了拉古村无村集体经济的现状。
实践创新,人才兴村,搭建新时代思政育人平台
在担任第一书记期间,何瑞擎不忘记辅导员的身份职责,推动在拉古村建立了信息学院劳动育人基地,开展“党建共创计划”“劳动育人计划”“启梦拉古计划”。在促进乡村经济发展与进步的同时,注重劳动育人,通过劳动体验和志愿服务,培养大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慰问抗美援朝老兵,传承红色精神”活动中,何瑞擎带领学生来到了拉古满族乡抗美援朝退役老兵张大林老人家中,聆听革命先辈讲述战斗故事,感悟抗美援朝红色精神。在“我在东信学农艺”活动中,他带领学生们走进拉古村的田间地头,虚心地向当地农民请教农耕问题,在田园中与生命对话,播种、施肥、浇水,认识农村、关注农业、尊重农民,体会劳动和收获的不易。
在“启梦拉古,科学讲堂”中,他带领学生来到拉古学校和当地小学生一起开展科学实验,并讲解其中的原理与奥妙,使小学生们对科学探索有初步认知,熟悉相关的科学原理,培养对科学的求知精神,并且在拉古学校挂牌东信“启梦拉古”育人基地,共建“启梦”图书阅览室,为孩子们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拓宽孩子们的视野,打开知识的大门。

2023年9月7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了新时代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座谈会,指出“推动东北全面振兴面临新的重大机遇,要牢牢把握东北的重要使命,奋力谱写东北全面振兴新篇章”。何瑞擎用自己的行动投身基层,用自己的行为助力辽宁乡村振兴,未来他将回到东北大学,将鲜活的素材应用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为东北全面振兴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