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五矿建班级同学聚会活动举行

作者:佚名编辑:来源:东北大学校友总会更新日期:2017-05-03

  2017年3月的首都北京,冬霾已经远去, 阳光特别明媚。东北工学院采矿系矿井建设专业七五届同学一行18人, 相约一起聚会在东方饭店, 畅谈别离三十九年后各自的工作和生活情况, 向特别邀请到的原班主任苑靖老师、原支部书记窦盛功老师汇报职业发展结果和工作经验体会。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自1978年7月毕业离开母校至今已经整整三十九年!今天,我们在经历了世事浮沉之后,有幸在此聚会。

  同学是不解的缘,同学是无欲的爱,我们是今生永远的同学!正是因为有了对同学浓浓念想和延续近40年的情缘,又让我们大家今天重新聚首在一起。世间有这么一种情感,虽然我们不能时时相聚,但却能一见如故,这就是同窗之情。让我们难以忘怀、难已割舍。

  岁月如梭,昔日风华正茂、血气方刚的我们如今已经两鬓斑白。我们每个人都经历了职场的风风雨雨、体味了人生旅途中生活的酸甜苦辣。

  三十九年前,我们从祖国各地来到北洺河。我们选择了同一个专业、编入了同一个班级、住进了同一个宿舍,我们成为了同学。回首往事,仿佛历历就在昨天。我们在那简易的校舍中一起学习基础和专业知识、在矿井下与工人们一起并肩劳动,打眼放炮,推车出矿。回到母校我们加强学习基础知识,全面接受专业知识,在沂南金矿我们在老师们的细心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扎实掌握专业知识。我们相互鼓励、相互关心、相互帮助。我们已不止是同学,也是兄弟、姐妹。

  在东大老师们的精心培育后,我们又各自走上了不同的工作岗位,开始了人生的职业征程。有的同学重新回到工作单位从事专业技术工作,;有的同学因工作需要改行从事其他工作。都为我国改革开放后的建设事业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三十九个春秋,在人类的历史长河中仅仅是短暂一瞬;而在我们的人生旅程中却是风华正茂的黄金阶段。你,我,也许走过了很多沟沟坎坎,也许饱尝了很多酸甜苦辣、也许浸透了很多成功的喜悦……虽然,我们都具有了些许不同,不同的权力职务、不同的学问职称、不同的经济财富、不同的家庭朋友,但我们有一个共同的称呼:同学!

  体味了人生的酸甜苦辣,经历了世事的浮浮沉沉之后,然而才发觉,让我们最难以忘怀、难已割舍的依旧是那份浓浓的同学情。往事如烟,相聚使我们重温起那一同走过的日子,回忆起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历久弥新,永不褪色!

  相聚是短暂而又欢欣的,在充满激情的聚会之后,互道珍重,又各奔东西回到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中。之后又将会是长长的离别。但友情的芬芳会给我们平淡的生活增添一缕和煦的阳光。美好的大学学生生活,恰似流光溢彩的画卷,烙在我们记忆的深处。我们不但会珍惜过去的三十九年,更要珍惜今后的人生旅途。不要问我们何时再相逢,也不要说天下没有不散的宴席,我们期待着下一次的重聚,期待着到老的时候,还能像今天一样热情!

  亲爱的同学们,三十九年等来的北京聚会,是一个完美的句号,更是一个新的开始。让我们都怀着一颗诚挚的心,将这次相聚的喜悦和相互的祝福保存在记忆里,把同学间增加的友谊继续珍藏在身边。我们都期待下一次的相会。那时我们会有更加美好的回忆和更加丰富的人生。让我们每个同学多多保重、身体康健、万事顺心、生活美满! 让我们在不久的将来再次相聚,互道别后的思念、倾诉生活的苦乐,尽享重逢的喜悦。

  让我们共同祝愿我们的老师身体健康、生活美满!祝愿各位同学身心健康、合家幸福!祝我们的下一代健康成长、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们要感谢张立东、谭斗红夫妇为筹办本次同学聚会所付出的辛苦劳动,感谢微信群主姜兴华将这些年基本失联的同学们又汇集到一起,为本次聚会创造了重要条件。

  二0一七年三月二十九日于北京

  参加北京2017聚会同学录:

  北京 张立冬 谭斗红

  辽宁 姜兴华 尹  学  杨 光 马彦春

  山东 康玉贞  朱金明

  河北 贾瑞生 贺瑞云 赵金芳 崔朱池

  山西 王喜成

  陕西 吉绪乾 贾成富

  湖南 李科真

  四川 刘星平

  广东 刘国

  特邀老师 苑靖  窦盛功


  • 图说东大
  • 通知公告
  • 媒体东大
返回原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