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7日,东北大学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成立大会暨思政课集体备课会在主楼822室举行。校党委书记郭海,党委副书记张皓,党委常委、党委办公室主任姜玉原,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讲席教授、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专家冯秀军教授以及东北大学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全体教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代表等参加会议。

郭海在讲话中指出,东北大学成立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是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重要论述、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思政课建设的关键之举、创新之举,旨在为推进思政课建设提质增效提供新支撑、注入新活力。
郭海强调,研究中心要进一步发挥好统筹协调、研究指导、资源整合等作用,加强与各学院、各部门的沟通协作,汇聚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强大合力;聚焦思政课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理论研究和教学方法创新研究,助力教学质量提升;积极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打造具有东大特色的思想政治教育品牌,推动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迈上新台阶。

郭海表示,全校思政课教师要坚持思政课建设与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同步推进,加快构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内容的课程教材体系,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一要处理好政治性和学理性的关系,以政治来把握学理,以学理来传递政治,将政治讲得鲜活、贴近,将学理讲得准确、透彻;二要处理好教学和科研的关系,不断深化教学改革、创新教学方法,以科研夯实教学体系的学理支撑,把“有意义”的思政课讲得“有意思”;三要处理好理论和实践的关系,深入研究当代中国伟大社会变革,积极回应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将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及其蕴含的道理学理哲理融入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四要处理好为学和为人的关系,把握学生的“思想脉搏”,对不同学生成长过程中的思想迷茫、理论困惑、情感冲突、价值选择做好释疑解惑和引领指导,用真理和人格的力量去感召学生。
郭海希望,中心教师尽快转变角色,深刻认识思政课教师肩负的重大使命,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教书育人、言传身教上下功夫,在强化理论学习上下功夫,在创新教学方式方法上下功夫,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投入到教学工作中,成为推动学校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力量。

冯秀军以“谈思政课内涵式发展的学情基础”为题作辅导报告,从为何要重视学情研究、如何展开学情研究、基于学情的问题链教学、基于学情的“三堂课”等方面进行了深入阐释。冯秀军表示,学生作为教学的对象,既是教学发端的起点,也是教育要实现的目标和教学过程展开的依据。要掌握学情、遵循思想品德发展规律,不断提升思政课的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实效性。要从学情的外源基础、思想现状、思想需求、思想困惑、思想根源、思想规律等方面进行学情调研,开展多途径的学情研究,坚持问题导向,把问题讲深讲透讲活、入耳入脑入心。
会上,张皓宣读了《关于成立东北大学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的通知》。《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组副教授赵亮、《形势与政策》课程组副教授张小秋、《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程组副教授段炼、《改革开放史》课程组讲师姜耀东先后作了课程说明及教学展示。与会思政课教师还学习了《普通高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规划(2025-2027年)》精神。
据悉,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思政课建设的重要讲话、指示批示精神和给学校全体师生的重要回信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着力推进学校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建设,创新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举措,推动思政课改革创新和内涵式发展,学校决定成立“东北大学新时代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中心”。中心依托马克思主义学院建设,旨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建好建强马克思主义理论等相关学科,加强学校思政课教师队伍建设,建设一支高水平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团队,深化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推动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高质量发展,强化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引领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