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动态

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王鹤鸣教授团队在Nature Communications发表重要研究成果

作者: 王鹤鸣 编辑: 杨明 来源:冶金学院 更新日期: 2025-02-06

近日,东北大学冶金学院王鹤鸣课题组联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陈伟强课题组在国际权威期刊Nature Communications在线发表了题为“The disparities and development trajectories of nations in achieving the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的研究论文,揭示了全球在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SDG)方面的发展轨迹,系统性地识别了各国在不同发展阶段被忽视的“孤儿指标”。东北大学为该论文的通讯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马凤妹博士(毕业于东北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为第一作者,东北大学王鹤鸣教授、雷曼大学-剑桥大学的Asaf Tzachor教授、中国科学院城市环境研究所陈伟强研究员为共同通讯作者,文章作者还包括法国图卢兹大学César A. Hidalgo教授、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CSIRO)Heinz Schandl教授、东北大学博士生张悦、法国政治研究所(IEP)博士生张晶羚、沈阳大学赵彦志教授,同时该论文得到了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朱永官院士和傅伯杰院士的悉心指导。

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是全球推动人类福祉、经济繁荣和生态系统健康的核心框架,涵盖公共卫生、全民教育、性别平等、可持续农业、清洁能源应用以及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关键议题。然而,尽管可持续发展目标提供了一条全面的发展路线图,各国如何具体推进这些目标仍存在诸多问题。

该研究创新性地借鉴了发展经济学中的“产品空间”和“经济复杂性”方法,将国家的SDG指标表现视为“产品”,构建了一个“国家SDG空间”,揭示了全球166个国家在不同发展阶段的表现差异。研究发现,全球在可持续发展方面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其中一部分国家,主要是高SDG得分国家,倾向于在减贫、健康福祉、优质教育、产业创新与基础设施、减少不平等、可持续城市与社区,以及和平正义与强大机构等领域表现出相对优势;另一部分国家,主要是低SDG得分国家,则在减少营养过剩(肥胖症)、国际贸易中的社会和环境影响、资源使用、废物和排放,以及企业避税天堂等领域具有相对优势。

该研究还识别了各个发展阶段的“孤儿SDG指标”,即在特定发展阶段,一些国家相对较少关注或投入的SDG指标。这些被忽略的领域,如生物多样性保护、碳排放控制、环境污染治理以及营养失衡,亟需针对性干预措施。例如,埃塞俄比亚和印度需要分别解决基本卫生条件和生物多样性保护问题;与此同时,中国和美国则分别面临温室气体排放和营养失衡(肥胖问题)等挑战。

这项研究不仅深化了对全球可持续发展路径的理解,还为各国制定更精准、更具针对性的可持续发展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

图片:全球可持续发展空间

要闻推荐
通知公告
媒体东大
东大要闻
学术科研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