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培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人才培养 - 正文

文法学院:深耕新文科建设,构建卓越人才培养新高地

编辑: 张广宏 来源:文法学院 更新日期: 2025-06-03

文法学院坚持党的全面领导,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科建设为龙头,以科学研究为支撑,以社会服务为己任,持续推进内涵式发展和特色化建设,打造立德树人的摇篮、学术创新的高地和社会服务的平台,为新文科建设筑牢坚实根基,打造卓越创新型人才培养新高地。

深化模式创新,构建“三育-三导-三融合”培养体系。一是坚持“专业能力培育、职业能力培育、发展能力培育”“三育”并重,精准定位人才培养目标。注重专业课程的系统性和前沿性,通过实践教学、校企合作等方式强化学生职业能力,同时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课程和科研项目,培养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二是“全程导师-班导师-辅导员”“三导”协同,构建全方位育人体系。全程导师负责指导学业和科研,班导师负责班级整体指导,辅导员则关注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生活管理。三是“赛教融合、科教融合、产教融合”“三融合”推进,促进人才全方位发展。鼓励学生参与各类创新、学科竞赛,将科研项目成果转化为教学内容,并与多家知名企业、政府部门建立合作关系,共建实践基地,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实训机会。聚焦新文科,强化课程思政,丰富第二课堂,推出“离离原上草”话剧,打造“萃升演说家”“萃升研究生学术论坛”等品牌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实施质量双驱工程,形成“监控-反馈-激励”闭环治理模式。一是构建数据驱动的教学质量监测系统。学院认真贯彻落实学校各项教学质量标准,制定具有学院特色的课程评价指标,通过定期听课、教学检查、学生评教等多元化手段,对教学过程进行全面监控。二是建立精准反馈的“双链传导”机制。学院基于学校评教系统与学院“钉钉”平台,定期开展教学质量评价工作,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综合评价,并及时反馈给教师,帮助教师调整教学策略、优化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提升教学质量。三是打造靶向激励的教学质量提升引擎。连续20年评选“精彩课堂奖”,基于综合评价结果,对在教学工作中表现卓越的教师给予表彰与奖励,激发教师的职业热情与创新精神、增强教师的责任感与荣誉感,也为学院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注入强劲动力。在2023年春季学期期末学校教务处组织的网络评教中,文法学院综合评分位列全校第一。

构建育人新高地,社会服务贡献度与影响力持续攀升。一是学生在学术研究、社会实践、创新创业三方面实现突破跃升。通过实施“三育-三导-三融合”的新文科人才培养模式,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显著提升,学院学生多次在全国和省级各类竞赛中获奖。二是教学科研形成“双轮驱动”发展格局。学院高度重视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的提升,通过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优化课程体系、推进教学改革等措施,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水平。近年来,学院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个,获评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5门,省级一流本科课程8门,省级教学成果奖1项,校级教学成果奖6项,以上教学成果与奖励为人才培养提供了有力支撑。三是学院社会服务贡献度与影响力持续攀升。学院在本科人才培养方面取得的显著成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和好评。部分学生进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继续深造;就业学生能够进入中央部委、法检、税务等各级国家机关,以及国家电网、中建集团、各大银行等大型企事业单位工作,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为学校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

要闻推荐
通知公告
媒体东大
东大要闻
学术科研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