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21日,全国高校矿业类人才培养教育教学论坛在东北大学国际学术交流中心举行。本次论坛由教育部高等学校矿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中国煤炭教育协会和中国矿业大学联合主办,东北大学和中国矿业大学联合承办,本次论坛主题为“矿业类高校教育科技人才一体推进的改革与实践”。

东北大学校长冯夏庭致欢迎辞,表达了对出席嘉宾和参会代表的热烈欢迎和衷心感谢,并介绍了东北大学在矿业类人才培养方面的创新实践。中国矿业大学党委书记刘波在致辞中表示,希望与矿业界同仁携手推动矿业教育事业发展,为加快能源强国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和民族复兴作出贡献。教育部高等学校矿业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赵跃民教授在主旨发言中提出,将“能源安全”战略融入专业教育,建立产教融合新范式,通过大平台、大团队、大项目建设,形成有组织科研与交叉人才培养新机制。
中国煤炭科工集团首席科学家王国法教授、中国矿业大学学术委员会主任赵跃民教授、辽宁大学党委书记潘一山教授、北京科技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吴爱祥教授,以及王家臣、刘泉声、范京道、王东和朱万成等9位专家作特邀报告,中国中钢集团首席科学家王运敏教授等来自全国5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及企业的200余位参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矿业人才培养创新路径。
论坛期间,王国法、赵跃民、潘一山、吴爱祥分别围绕智能采矿基础研究、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模式转型、本科教育质量提升等主题作大会报告。来自中国矿业大学、中南大学等50余所单位的专家学者呈现34场专题报告,内容涵盖专业建设、课程改革、实践教学等关键领域,现场研讨气氛热烈。
此次论坛评选出5类88项奖励,其中人才类17项、优秀教学成果奖29项、优秀课程奖14项、优秀教材奖13项、优秀毕业设计/论文15项。会上还举行了会旗交接仪式。
本次论坛通过专家报告、专题研讨和成果评定等多元形式,系统梳理了矿业教育改革的实践经验,为推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作出了积极探索,对构建中国特色矿业人才培养体系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