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大要闻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东大要闻 - 正文

【教育思想大讨论】固本培元 铸魂育人 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思想政治工作——东北大学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塑造立德树人新格局

作者: 李杨 王刚 编辑: 白一含 更新日期: 2025-04-29

“从获批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师研修基地、思政课名师工作室,到获批首批教育部课程思政教学研究示范中心,全校上下高度重视师生思想政治工作,思政育人成效不断显现,这些都给予了我们青年教师极大的信心,为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打下坚定基础。”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教授张景奇说。

2023年9月15日,在东北大学百年校庆之际,习近平总书记给学校全体师生回信,提出“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坚持立德树人”明确要求,为学校进一步深化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东北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是一场涉及人才培养全过程各方面广泛而深刻的思想解放,是一项系统工程。立德树人关乎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关乎国家前途命运。围绕“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开展大讨论、大调研,不断推动学校加强和改进新时代思想政治工作,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成效。

“热烈的大讨论碰撞了思维的火花”

十月的东北大学,叶落金秋,处处金黄,漫天的银杏叶把校园装饰得生机勃勃。

机关职能部门、各学院教师代表和学生代表围绕“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

来自各学院的20多名学生工作负责人齐聚主楼410室,围绕深化“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实施“时代新人铸魂工程”,积极展开大讨论,氛围热烈。

“参与此次大讨论,大家围绕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难、解决路径等交流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碰撞了思维的火花,受益匪浅,对我们未来的工作也有非常好的推动作用。”计算机学院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兼)梁媛说。

“完善立德树人机制”专题教育思想大讨论开展以来,学校相关部门聚焦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深入推动“三全育人”综合改革,围绕“十大育人体系”任务分工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通过座谈研讨、访谈、问卷调查等方式组织开展大讨论,凝聚思想共识,汇聚思想力量,面向教师代表、学生代表等群体开展座谈24场。

学校印发《东北大学教育思想大讨论实施方案》,大家广泛研讨、交流观点、凝练总结,面向新时代新形势,着眼“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深入部门、深入基层、深入师生,努力把研究讨论与深化人才培养改革结合起来,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总结新经验,进一步破解学校新时代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难点,疏解深化改革堵点,不断健全全员育人、全过程育人、全方位育人的体制机制,构建新时代新征程立德树人新格局,形成强大的育人合力。

聚焦首要任务,坚持不懈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

“近年来,东北大学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不断培育具有全国示范效应的思政课品牌。”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曾薇说,“但目前部分思政课教学对学生的实际需求和兴趣点关注度不够,未充分调动学生课堂参与积极性,课堂抬头率、互动率有待提升。”

东北大学以教育思想大讨论为先导,带动全校上下深刻认识师生思想政治教育对于学校及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性,不断梳理讨论观点,凝练特色经验,查找问题不足,深化课程育人,坚持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同行,不断推进学校思想政治工作取得新突破。

“课程思政建设的覆盖面须进一步扩展,要构建校内外相结合的师资能力培训体系,办好‘政思正行’课程思政大讲堂。深入推进《东北大学思业融合燎原计划系列丛书》出版发行工作,打造课程思政资源平台2.0系统,提升课程思政品牌形象。”研究生院教育管理办公室主任欧阳恒岳说。

“我们要坚持加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核心的课程群建设,举办本硕博思政课集体备课会,研讨思政课教学一体化改革方案,开展‘同题异构’教学观摩、学术研讨,讲好辽宁新时代‘六地’和红色‘六地’文化故事。”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任鹏说。

东北大学将围绕课程育人进一步深化改革,全面推进爱国荣校“大思政课”建设,依托东北大学育人兴邦史数字资源库,启动沉浸式教学中心二期建设,推进校园、社会、网络等实践平台有效协同,将沉浸式教学融入课程育人“主渠道”,不断增强思想政治教育成效。

聚合资源力量,扎实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在落实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过程中,我们要凝聚校友等社会资源,充实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力量,持续优化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体系,切实提升立德树人水平。”学生处副处长徐长文说。

近期,学校注重挖掘校友资源,增强育人队伍力量,邀请全国劳动模范、沈鼓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东北大学校友姜妍,沈阳市辽中区委书记丁一楠等校友代表为学生作宣讲,讲述他们扎根辽宁、建功奉献的故事,激励广大学生自觉将个人理想和发展融入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之中,努力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

“学校倡导我们落实班导师制度非常好,也很有实效性,我们从大一到大四全程跟随这个班级,深入到学生当中,陪伴他们成长,了解班级每一个学生,让我们对学生的关心关爱也更有针对性。”外国语学院邓建华老师说。“百年大党的奋斗历史和成功经验,是新时代学校思政课最好的教科书。担任班导师期间,经常组织学生到抗美援朝纪念馆等开展社会实践,感受红色文化魅力。”

东北大学充分发挥红色资源育人功能,打造一批“大思政课”品牌,不断增强思政课的思想性、理论性和亲和力、针对性。

9月14日,全国高校“传承红色基因、学思践悟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辽宁省示范宣讲暨辽宁省高校爱国主义教育和红色文化育人共同体成立仪式在东北大学举行。

“东北大学认真学习宣传‘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积极参与和推进育人共同体建设,用好辽宁红色‘六地’文化,不断凝练东北大学百年校史中的爱国红色文化资源,打造‘育人兴邦’文化品牌,为推动辽宁全面振兴和教育强国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东北大学党委书记郭海说。

东北大学注重运用新时代伟大变革成功案例,以党的伟大实践为素材讲活新时代“实践大课”,挖掘凝练了东北大学“54煤”“可可托海的东大人”等思政育人品牌,引导学生从新时代党的奋斗历史和成功经验中汲取强大精神力量,让红色成为立德树人的鲜亮底色。

坚持问题导向,吹响深化改革“冲锋号”

课程育人、科研育人、实践育人、文化育人、网络育人、心理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资助育人、组织育人......21位“三全育人”任务牵头部门负责人围绕十大育人体系建设在主楼410室展开大讨论。

“大学生思政教育实践育人是一个包含目标任务、内容打造、组织管理等不同要素的完整体系,需要多部门、多人员协同参与,实践育人方面仍存在系统性不强,协调性不够的问题。”校团委书记张忠英说,“要充分发挥共青团组织优势,持续完善实践育人体制机制建设。加强统筹协调,拓展空间阵地,形成全校实践育人‘一盘棋’工作合力。”

通过本次专题教育思想大讨论,学校进一步探索完善立德树人机制、实施新时代立德树人工程存在的痛点、难点、堵点和其背后的体制机制问题,深挖问题之因,真讨论问题、讨论真问题,坚持以问题倒逼改革、推进发展。

“要统筹问题导向与兴趣导向构建基础研究支撑体系,助力形成面向实战提升科研主体创新能力、培育拔尖创新人才的育人格局与行动方向。”科学技术研究院工业合作部部长王文邦说。“在落实科研育人过程中要坚持做加法与做减法同步,聚焦核心任务与关键职能,做好战略目标管控,有效防止工作非中心的任务耗散。”

学校充分发挥师生主体作用,不断调动各个部门、学院和各方面师生群体参与学校改革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真找到问题、找到真问题,切实把学习讨论成果转化为推动学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行动和实际效果。

“来到东北大学已经第六个年头了,亲身见证着学校各项事业发展越来越好。最近全校上下都在开展教育思想大讨论,真切感受到学校改善校园育人环境及基础设施条件的坚定决心,我们感觉备受重视,也很温暖。”冶金学院2023级研究生陈宝奇说。

今年东北大学精心组织学生宿舍改造工作,建设覆盖南湖校区11栋学生宿舍26个淋浴间,为2.6万学生提供不出楼的洗浴服务。实现学生宿舍空调全面覆盖,南湖、浑南两校区17栋学生宿舍安装9600余台空调机,切实把“对学生好”落到实处,显著改善提升了学生的住宿条件。诸多民生工程的快速落地,学校环境育人成效得到了显著提升,为东大新百年的奋斗征程奠定了坚实的后勤保障基础。

面向未来,东北大学将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牢把握教育思想大讨论开展要求,“台账式”推进问题解决,推进大讨论成果的常态化、长效化转化运用。

牢记嘱托,感恩奋进。学校将坚持弘扬爱国主义光荣传统,牢记“育人兴邦”使命,守正创新推动建设具有东大特色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为助力推进在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中起引领作用的中国特色世界一流大学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提供有力支撑。

要闻推荐
通知公告
媒体东大
东大要闻
学术科研
人才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