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 6日,第三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在东北大学召开。本次大会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分设“争鸣・高端对话”“交锋・青年学者”“领航・期刊主编”3个专场,与会专家学者共探学术前沿,共议学科发展。中共辽宁省委宣传部副部长刘忠和,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石坚,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副秘书长郝清杰,东北大学党委书记熊晓梅出席会议,来自全国各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学术期刊单位的专家学者和师生代表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形式参加大会。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轮值主席、东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田鹏颖教授主持开幕式及第一时段的主旨演讲。
刘忠和致辞表示,本次大会汇聚了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的优秀专家和青年学者,有力地推动辽沈地区更深入理解和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希望与会嘉宾以此次大会为契机,认真学习领会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学术创新、展示学术成果、促进学术繁荣,为研究好、学习好、贯彻好党的二十大精神,作出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新的更大贡献。
石坚致辞表示,科学阐述党的二十大提出的新战略新论断、描绘的新蓝图新路径,是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首要政治任务、理论任务。希望与会专家和青年学者把握难得机会,共同努力推出一批具有思想含量和理论深度的研究成果。
熊晓梅向本次研讨会的召开表示热烈地祝贺,向出席活动的专家、学者和新闻媒体朋友表示诚挚的欢迎,代表学校对主办方、承办方以及与会单位的辛苦努力表示由衷的感谢。
熊晓梅介绍了东北大学近百年的办学历史,充分肯定了马克思主义学院建院以来取得的重要成绩,希望广大青年学者肩负历史使命,自觉用党的二十大精神统一思想和行动,坚定不移把党的二十大提出的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郝清杰致辞表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了“中国式现代化”这个重大时代命题,需要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者共同研究和探讨。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充分汲取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深刻认识党的二十大报告当中提出的一系列新观点新论断新思想,为推动马克思主义学科实现新的发展作出积极贡献。
会议期间,聚焦党的二十大精神,19位专家学者在“争鸣・高端对话”会场进行了主旨演讲;23位青年学者及期刊主编在“交锋・青年学者”“领航・期刊主编”专场作主旨报告和论文报告。
田鹏颖教授作闭幕式总结发言,代表第三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联盟成员,对与会专家学者的拨冗出席和为会议成功举办付出辛勤努力的工作人员表示衷心感谢。田鹏颖表示,本次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核心内容、逻辑结构及其内在逻辑关联;聚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聚焦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境界;聚焦中国式现代化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聚焦中国共产党的自身建设;聚焦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和青年成长成才,既有专家学者的理论见解,也有青年学者的深度思考,希望与会专家学者加强对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研究宣传阐释,加强对青年人才的关心、指导与帮助,积极为东北全面振兴、全方位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
第四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承办方、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王爱祥教授致辞表示,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学院大会历经三届,社会影响日益扩大,名家大师荟萃、青年精英辈出、学术成果卓著,有力地推动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前沿问题的研究。期待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相聚华东理工大学,在第四届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大会上继续探讨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前沿问题,引领中国青年马克思主义学者发出马克思主义的时代强音。
据悉,大会得到全国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青年学者的广泛关注和积极响应,线上线下参会人数累计达88.1万人次。共收到来自武汉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复旦大学、山东大学、吉林大学、西南大学、东北师范大学、华中师范大学、陕西师范大学、东北大学、南京大学等多所高校及科研单位的总投稿906篇(含推荐参会28篇)。经组委会认真评审,评选出一等奖10篇、二等奖20篇、三等奖32篇、优秀奖51篇,共计113篇论文入选本次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