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日,中国工程院院士、副校长唐立新以视频直播形式面向全校本科生作“科学中的创新”报告。报告以传承五四爱国主义精神,激发学生创新兴趣,推进科学方法普及,丰富校园文化生活为目标,由学校相关职能部门承办。
报告深入阐述了科学中所蕴含的创新原理,系统阐明了数学、物理、化学、人工智能的学科发展进程中涉及的创新思想;全面讲授了哲学、艺术学在科学创新中的作用与各种科学创新方法;强调青年学生要充分重视并善于发挥哲学在科学研究中的积极指导作用,掌握并运用原创思维法、经验归纳法、演绎推理法、还原分解法、系统涌现法等科学研究创新方法,着力提高从常识中发现科学规律的能力,切实增强科学研究效率。
唐立新指出,数学发展史中泛函分析、图与群论、调和分形、拓扑张量等重要成果,物理学中牛顿力学、“哥白尼—第谷—开普勒日心说”理论体系和爱因斯坦相对论理论体系等伟大进步,化学中的重要发现,以及人工智能在工业领域的重要应用都关涉到创新思维的重要革新。青年培养创新思维,关键要增强从实际观察中总结归纳问题、把握规律的能力,努力实现工程思维与理论思维的深度结合。
唐立新强调,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这一历史方位,青年一代要牢记党的教诲和习近平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深刻体会与始终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始终将个人兴趣与国家需要紧密相连;在知识学习与科学研究中,不仅要跟随科学兴趣,也要树立明确的使命感,不断学习与理解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红色基因,牢记使命担当,用勤劳和智慧、用坚定与执着强化为民服务、报效国家的意识,形成“扎根工业、献身学术”的行动自觉;要善于从中国伟大革命的光辉历程中汲取战胜困难的能量和保持科学研究激情的勇气,从基础源头解决制约国家发展的“卡脖子”技术,为现代化强国建设做出自身应有的贡献与能力。
会后,报告引起在校学生的广泛讨论和深入思考。文法学院2020级本科生方思源表示,报告从科普角度对自身做好学院科协提供了方向,增强了自身开展相关活动的信心;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邹光达表示,报告让自身重新认识了科学对生活的影响,打开了在科学上创新的思路;机械工程与自动化学院2019级本科生张昊然认为,作为一名工科大学生现在最重要的任务就是掌握更多的知识,努力锻炼自己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2019级本科生韩玉杰表示,报告让自己懂得了科学研究只有耐得住寂寞,坐得冷板凳,才能厚积薄发,逐梦千里;生命科学与健康学院2019级本科生张珠珠表示,报告让自己对哲学有了一个全新的概念,在未来的规划会更加注重创新能力培养。
据悉,本次报告会作为东北大学“百年校庆工程”系列活动“百年校庆大讲堂”的内容之一,受到海内外校友的关注与支持。